前瞻布局20条“未来”新赛道,成都即将出台新政!
12月15日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王凤朝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,学习《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》,研究审议《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(送审稿)》《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(送审稿)》《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(送审稿)》《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(送审稿)》《成都市促进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政策(送审稿)》等议题,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。
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
为加快推进成都气象高质量发展
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
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、生产发展
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
成都即将出台实施意见
会议审议的《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(送审稿)》重点围绕建成监测精密、预报精准、服务精细的气象现代化业务体系,提出了全面提升气象风险应对能力、夯实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、提升数字智慧气象服务能力、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等四个重点领域共7项主要任务。
要着力提能升级,聚焦短板弱项,加快建立重大气象灾害智慧服务系统,完善暴雨、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模型,加快构建科技领先、监测精密、预报精准、服务精细、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。
要服务保障城市运行,全面开展城市气象环境与演变特征分析评估,持续提升重大气象灾害、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,推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叫应部门,切实发挥气象预报预警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。
要加强气象资源开发利用,充分挖掘特色气候生态资源,推动气候资源价值转化。
前瞻布局五大未来产业20条新赛道
成都即将“上新”
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
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
打造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
成都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新政
会议审议的《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(送审稿)》分为总体要求、重点培育方向、空间布局、生态营造、保障措施五个部分,提出了重点培育的前沿生物、先进能源、未来交通、数字智能、泛在网络五大未来产业大方向以及基因及细胞治疗、新型储能、新一代无人机、类脑智能、卫星互联网等20个细分领域赛道。同时,聚焦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关键环节,《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(送审稿)》则提出5个方面、共14条政策措施。
天府锦城实验室
要精准布局培育方向,全面对标国家规划要求、紧跟科技产业变革趋势,选取符合成都科创实际、与产业有机衔接的重点培育方向,更好发挥自身优势。
要集中力量搭建平台,积极争取重大战略科技力量、重大创新平台、重大科学装置等布局,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,创新未来产业研发模式,促进形成协同研发和快速迭代创新生态。
要强化产业孵化培育,加大源头性技术创新主体的培育力度,探索“科学家+企业家”的协同攻关机制,围绕概念验证、中试熟化、产业加速等环节,搭建场景“沙箱”,加速未来技术市场化进程。
瞄准人工智能、卫星互联网
成都将率先出台扶持新政
人工智能、卫星互联网
是成都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
如何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?
成都创新突破
即将在全国率先出台
重点产业扶持新政
会议审议的《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(送审稿)》以算法发展为重点,围绕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、推动人工智能能级提升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大方面,提出10项具体支持政策,打造创新活跃、规模领先、生态完备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。
新川创新科技园AI创新中心 王效 摄
《成都市促进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政策(送审稿)》包括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、强化行业应用牵引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四个部分12条措施,充分发挥成都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优势,打造全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标杆城市。
要持续推动创新突破,积极向上争取相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、高能级创新平台、龙头央企重要功能板块等在蓉落地,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研发一批“成都造”硬核产品,在人工智能、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率先实现突围。
要持续提升产业能级,支持本土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,加大政策激励、项目招商、行业规范等支持力度,加快培养“单项冠军”“隐形冠军”。
要持续拓展应用场景,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市建设,聚焦政务服务、交通物流、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,加快打造一批人工智能、卫星互联网典型应用,推动产业“建圈强链”。
会议还研究审议了其他事项。
来源|蓉城政事成都发布编辑|哒哒扫码进群↓
分享
点赞
在看